总目 | 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23年总目录
2023总目录
学习二十大精神专题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“双创”的路径探析 / 李怀涛 杨文烨 (第4期)
社会主义现代化: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求索与本质特征 / 张晓萌 张潇梦 (第4期)
特稿
剩余价值:劳动异化与资产阶级经济剥削的秘密——《1857—1858 年经济学手稿》“资本章”再研究 / 张一兵 ( 第1期 )
古史新视野
汉译《立世论》的两个“中国化”表述 / 刘屹 (第5期)
从“行状”到“别传”:灌顶《智者大师别传》新探 / 李猛 (第5期)
慧琳所见《往五天竺国传》研究 / 武绍卫(第5期)
西方社会思想史研究
抵制国际关系话语体系中的善恶二元论——托马斯·默顿解读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立 / 彭小瑜 ( 第2期 )
关于欧洲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若干思考——一种思想史视角的进路 / 李宏图 (第2期)
圣西门的欧洲观:统一性与多样性 / 倪玉珍 (第2期)
美学与美育研究
跨文化书法艺术的基本原理 / 李庆本 (第1期)
戏剧空间的诗学本质 / 顾春芳 (第1期)
从“感性认知”到“新美学”:美学何以复兴? / 卢春红 (第2期)
自由愉悦:审美活动的标志 / 刘旭光 (第2期)
儒家美学的“大时代” ——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美学的发展 / 刘建平 ( 第3期 )
知识迁移与民初陈师曾对“图案画”的引介和再创造 / 王梓 ( 第3期 )
儿童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——罗恩菲德儿童艺术教育思想初论 / 曾繁仁 王力申 (第4期)
纳尔逊·古德曼的功能性情境性形式主义符号论艺术观 / 黄应全 徐木 (第4期)
艺术一旦成为商品 ——《资本论》美学思想探绎 / 张宝贵 (第5期)
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美学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的传播与崛起 / 祁志祥(第5期)
诗的正义的逻辑及其限度 / 寇鹏程(第6期)
汉语语境下西方美学研究何以可能? ——以歧异解读福柯“我们突然间理解的东西”为例 / 聂成军(第6期)
信用研究
便利与约束: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的功能定位 / 谢勇 李五志 (第1期)
论个人征信中信息主体与征信机构间的权益平衡 / 翟相娟 (第1期)
信用法治背景下的知识产权失信行为规制 / 刘瑛 高正 (第2期)
论艺术品拍卖的信用规制——兼论滥用“图录不确定”条款的规制思路 / 郑臻 (第2期)
论企业信用监管 ——基于监管理论和合规度理论的分析 / 吴晶妹 赵皓月 (第3期)
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缘起与特征 / 王淑芹 郭玲 (第3期)
论信用惩戒与腐败治理 /李瑞华 魏昌东 (第3期)
法律激励与信用治理耦合机制研究 / 刘光华 李泰毅 (第4期)
论商标的信用功能 / 龙文懋 齐慜哲 (第4期)
诚信的公私类型分析 / 周荣华(第5期)
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信用责任研究 / 朱国华 刘思(第5期)
传统诚信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 / 武林杰(第5期)
论中国国际信用建设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/ 马忠法 吴昱(第6期)
环评信用监管及“信用环评”机制的构建 / 高睿思 周建勋(第6期)
时代风潮中的“中国现代文学”
<李何林专题>
作为方法和范式的注解——李何林《鲁迅〈野草〉注解》片论 / 鲍国华 (第2期)
学科史视野中的李何林《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》/ 金鑫 (第2期)
<王景山专题>
为玄黄中国做注——论王景山的学术研究 / 孟庆澍 (第4期)
学者的前史和学术的位置——论作为“一二·一青年”的王景山 / 李哲 (第4期)
再解读
论鲁迅的生产者意识与杂文写作 / 李国华 (第1期)
《从文自传》与 20 世纪 30 年代初沈从文写作的视觉转向 / 王子健 (第1期)
语从何来——《诗经》研究中套语理论适用性问题商榷 / 曹继华(第2期)
群体中的个体:王世贞的多重文学维度——以苏轼批评为视角 / 董韦彤 (第2期)
中国早期文论的海外英译与阐释 ——以《诗大序》为中心 / 刘文昭 (第3期)
狄更斯小说中的教育规训与叙事进程 / 闵晓萌 (第3期)
金圣叹与“四大奇书”经典构建的另一种选择 / 温庆新 (第4期)
论插图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海外传播——以赛珍珠译本《水浒传》为考察中心 / 赵敬鹏 (第4期)
重读《草枕》 ——以其与拉奥孔的互文性为中心 / 王广生(第5期)
“刘别谦底艺术精神”的电影观念影响 ——刘别谦与中国早期电影关系之再解读 / 胡文谦(第5期)
中国古典文学研究
平江寓居体验与陈基的诗文观念/左东岭 (第3期)
《楞严经》:打开徐渭艺术世界的密钥/ 周群 (第3期)
《凉州词》“黄河远上”文本的文献学解读 / 郝润华 (第3期)
中国现代文学研究
“抒写自己的心”:鲁迅、老舍、潘汉年同题小说《离婚》 / 倪婷婷(第5期)
“美善相生”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——论美学意义上的孙犁 / 贺仲明(第5期)
殳、剑或匕首:要有怎样的一种战士? ——鲁迅关于“战士”问题的思考及其他 / 张洁宇(第5期)
儿童语言教育研究
学前儿童拟声词习得研究 / 刘楚群 (第1期)
汉语儿童基数词的发展研究 / 严小香 苏新春 (第1期)
2-5 岁儿童无定 NP 主语句的习得与发展考察 / 刘琪 储泽祥 (第1期)
国际中文教育研究
中小学生汉语考试(YCT)在美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/ 李启洁 梁德惠 (第1期)
海外华文教师的胜任特征及其模型研究 / 盛继艳 (第2期)
后疫情时代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三个维度的思考 / 李春雨 刘景艳 (第3期)
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:回顾与反思 / 朱勇 郝美玲 (第4期)
虚拟现实技术在语言教育中的应用 ——研究现状、作用机制与发展愿景 / 肖俊敏 王春辉(第5期)
基于《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》的中文文本难度自动分级研究——以 HSK 中高级阅读文本为例 / 丁安琪 张杨 兰韵诗( 第6期 )
心理扶贫专题研究
共同富裕新阶段的精准心理扶“贫” / 徐富明 黄龙 (第1期)
中国乡村儿童认知发展:特征、影响因素以及干预对策 / 赵鑫 傅安国 (第1期)
早期贫困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机制与干预 / 黄四林 明桦(第6期)
刻板印象威胁对贫困大学生脱贫内生动力的影响及其干预 / 郑智慧 傅安国 陈慧(第6期)
双减专题研究
我国中小学生家庭课外补习需求收入弹性分析——兼论“双减”背景下缓解课外补习需求的有效策略 / 薛海平 杨路波 (第4期)
“双减”的集成式分析与可持续求解 / 储朝晖 (第4期)
“双减”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减负:问题、成因与对策 / 赵平 胡咏梅(第5期)
文化与城市研究
论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的社会关系逻辑及其演化机制 / 江凌 胡森豪 (第3期)
北京市居民时间分配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/ 王琪延 张珊 (第3期)
古代文明研究
迈锡尼时期希腊与埃及的物质文明交流 / 李永斌 (第1期)
论普尔克里娅所享拜占廷帝国皇权之三重来源维度 / 董晓佳 (第1期)
古代两河流域的他者形象初探 / 袁指挥 (第4期)
国际关系史研究
尼克松政府对印度开发核武器的认知与应对 / 柏友春 (第4期)
“尼克松冲击”与法国应对美元霸权的策略 / 王雯菲 (第4期)
控制权之争:中程弹道导弹部署与美法关系(1957—1959) / 窦云婷 (第4期)
史学研究
王朝时期“天下”的范围 / 成一农 (第1期)
敦煌本《文场秀句》“事文兼采”编撰体例考察 / 高静雅 张平仁 (第1期)
约法、权力与秩序:洪宪帝制取消后各派围绕中央权力的较量 / 赵静涵(第2期)
诗歌、戏剧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的政治变局 / 张炜 ( 第3期 )
略论宋代的酿酒原料 / 王姣 ( 第3期 )
唐代《武王家教》中的儿童“自知”教育解析 ——以“三痴”为中心 / 金滢坤 杨纳名 ( 第3期 )
敦煌蒙书《辩才家教》的成书与传布 / 李殷 ( 第3期 )
重述启蒙运动——以彼得·盖伊《启蒙时代》为线索 /徐兆正( 第5期 )
略论 18 世纪末美国革命对废奴运动的影响 / 金海( 第6期 )
“建设明天的世界”:纽约世博会与 1930 年代美国的国际主义观念 / 王一哲( 第6期 )
论民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困境与角色反思 / 姜朝晖( 第6期 )
典范与前戒:元代前期北方士人的“以金为鉴”思想与实践 / 张宝珅( 第6期 )
“新媒体与网络文艺研究”笔谈
事件研究与新媒介艺术批评的创造性生成 / 胡疆锋
诗可以群:社交媒体时代文艺评论中国传统的重建 / 黎杨全
通向算法合成时代的文艺评论 / 秦兰珺
扩音、噪音与消音: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及受众使用 / 杨慧 (第1期)
经典重读
《日出》的创作思维、主题意蕴与结构形态 ——从争议不休的第三幕谈起 / 陈咏芹(第6期)
模仿、挽歌与舞台的氛围——重读曹禺《北京人》/ 胡志毅(第6期)
俄罗斯文学研究
功能对等翻译中的俄罗斯精神表达 / 许传华(第6期)
纳博科夫的理解困境及其经典化 / 宋达(第6期)
哲学法学研究
我国宪法序言的历史叙事:规范的发生及实施 / 马宇飞 郑贤君 (第1期)
作品认定的“艺术无价值论”批判与回应 / 付继存 (第2期)
商业判断规则何以介入股东派生诉讼的内部救济 / 金晓文 (第2期)
平等中的不平等:斯多葛学派平等理论的悖论 / 梁琰 (第3期)
朱子“心与理一”义辨 / 陈睿超(第5期)
论生命哲学对西方现代音乐观念的影响 ——以叔本华、尼采及布洛赫为中心 / 楼逸秋 颜翔林(第5期)
软暴力催收行为的刑法适用研究 / 张永红 谈乔雪(第6期)
何为“物理的”? ——为混合式否定性方案辩护 / 王帅翔(第6期)
情节时间的辩证法:利科论叙事对时间经验的重塑 / 吴飞(第6期)
教育研究
京津冀教师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阶段研究 / 岳欣云 (第2期)
京津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内容分析及协同策略研究 / 张志新 原博 赵浩宇 (第2期)
整体性治理:我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的理念与策略 / 王申 陈国秀 (第2期)
加拿大 BC 省科学课程设计的解读与思考——兼论学科大概念的进一步探索 / 李刚 郭艳煌 (第2期)
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:多系统耦合视角 / 高兵 苑大勇 李旭 (第3期)
区域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需求预测——以北京市为例 / 曹浩文 杜育红 (第3期)
高校学科评估的价值审视与调适 / 韩春梅 朱颂泽 (第4期)
高等教育场域人才评价制度“破五唯难”问题的审视与超越 / 孙芳 李侠 (第4期)
青年“低欲望”的“困”“惑”与韧性调整 / 同雪莉(第5期)
本刊微信公众平台
为学求实
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微信公众号
敬请关注!
收稿邮箱:
lishi@cnu.edu.cn(中国史、世界史、考古文博研究);
zhongwen@cnu.edu.cn(文学、语言学);
zhengfa@cnu.edu.cn(哲学、政治学、经济学、法学);
jiaoyuxinli@cnu.edu.cn(教育学、心理学);
shehuiwenhua@cnu.edu.cn(文化与社会研究、美学与美育研究)。
网址:http://sdsdwkxb.cnu.edu.cn
电话:(010)68902450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
邮编:100048